各县(市)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及银川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决定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冬季战役”,发动群众“干干净净迎小康”,切实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20年12月21日—2021年3月31日。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大调研行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6个调研组,分别牵头对6个县(市)区所有示范村、提升村、整治村分批次、全覆盖调研(详见附件1),按照生活垃圾治理率90%、卫生厕所覆盖率85%、生活污水治理率30%、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和农民参与率100%等标准逐村“筛筛子”,全面了解掌握各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各县(市)区领导小组负责人要带头包村整治,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同步开展调研,对标对表三年行动方案和自治区、市级考核验收中反馈意见开展“回头看”,认真梳理查找不足和问题,持续抓好问题整改,总结提炼优秀经验做法。对示范村、提升村、整治村实行动态管理,在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对以前确定的各类村庄重新划分,由市农居办审核后,把示范村增量作为2021年考评先进重要依据。
(二)组织开展农民群众大动员行动。多途径组织发动群众,变“冬闲”为“冬忙”,组织举办形式多样、接地气、深入人心宣传引导活动,借助冬季干部轮训、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平台,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杜绝垃圾乱扔、柴草乱堆、农机具乱停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现象。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特点,调动本地丰厚的乡贤文化资源,凝聚乡贤力量组织开展1次“美丽庭院”创建、3次“红黑榜”评比和6次集中积分兑换活动,突出乡贤“智囊团”“公道杯”“宣传员”“助推器”的功能定位,“补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把群众参与度作为检验成效重要指标,引导群众100%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组织开展村庄院落大清洁行动。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迅速行动,制定工作方案,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聚焦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薄弱环节,深入开展拆危拆违,彻底清除残垣断壁和私搭乱建,清理影响村容村貌的张贴物、悬挂物等“牛皮癣”。组织农户100%参与“收拾屋子、打扫院子、整治村子”,确保自然村100%得到整治,组织开展农户卫生厕所使用情况排查,整治“人畜混居”、旱厕未拆除等不健康、不文明现象,确保旱厕拆除率、卫生厕所使用率、院落清洁率、“脏乱差”整治率达到100%,整治村向提升村看齐,提升村向示范村看齐,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与实效,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一批示范村。
(四)组织开展六边六堆大整治行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疫情常态防控,从村庄面上清洁向村庄周边拓展,重点清理死角盲区,铲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从源头预防疾病传播。深入清理整治辖区“六边”(路边、地边、沟边、村边、田边、林边)环境问题,对“六堆”(粪堆、草堆、柴堆、土堆、煤堆、垃圾堆)进行集中清理清运,消除卫生死角,全面抓好病死畜禽尸体、农药包装物、肥料包装物、废旧农膜、废弃菌袋、废弃作物秸秆处理工作,力求达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确保群众满意、好事办好。各县(市)区要在整治过程当中坚持“全民化”参与,持续健全义务工制、志愿者服务制等管护机制,并将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
(五)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大评比行动。以“美丽庭院”创建为载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市、县、乡、村、组五级联评,分层次对农户庭院评比排名,确保群众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通过评比,找出差距、找准重点,明确努力方向、提升整治质量,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力争美丽庭院占比达到30%以上。同时,要运用好评比结果,对名次靠前农户,要在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大张旗鼓表彰、真金白银奖励”,送洗衣机、电视机等小家电到家,以点扩面、提质增效,充分调动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积极氛围,干群一心打造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农村人居环境。
(六)组织开展整治工作大宣传行动。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主题,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关政策和三年行动取得成效进行宣传展示,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和动力。结合春节、元宵节乡村社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宣传先进村、先进户,用鲜明导向激励群众,用身边先进引领群众,形成整治合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养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让爱干净成为村庄新风尚,让绿色健康理念化风成俗,带动群众依靠自己双手建设清洁家园,以“小家美”促“乡村美”,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融合,化美丽环境为美丽产业、美丽乡风、美丽经济。
(七)组织开展长效机制大健全行动。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全方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制机制,加快实现从“建起来”“用起来”到“管起来”。健全农村卫生厕所运维机制,确保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到100%;健全村庄清洁长效机制,配备保洁员,配齐处理设施,做好监督管理和绩效考评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体系,持续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发动群众担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宣传员、保洁员、监督员,确保全市行政村形成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良好管护局面,实现从一时美向内在美、持续美转变。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担当作为,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组织农民、引导农民、教育农民的过程,各成员单位、县(市)区要按照市农居办工作安排,构建协同作战体系,紧紧围绕“五清一绿一改”,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系统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整治成果。
(二)加强督导检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各成员单位、县(市)区要落实好工作职责,以“发现问题、督查整改”为目标,及时督导辖区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将督导结果进行通报,纳入动态管理体系和年终考核综合评定结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注重调研实效,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调研组要严守“八项规定”,注重调研实效,高质量开展并完成调研报告,为十四五期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好理论基础,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开展。各成员单位请于12月22日上午12:00前报送参加调研人员名单回执(详见附件2),调研组牵头单位抽调1名分管领导和1名工作人员,配合单位抽调1名工作人员;调研报告于1月22日之前报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
邮 箱:ycsnjb@163.com
附件:1.调研安排
2.参加调研人员名单回执
银川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12月18日
附件1
调研安排
县(市)区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村居数量 | 备注 |
兴庆区 | 市生态环境局 | 市综合执法监督局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 35 | |
金凤区 |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 24 | |
西夏区 | 市水务局 | 市交通运输局市 市统计局 | 25 | |
贺兰县 | 市自然资源局 |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 65 | |
永宁县 | 市市政管理局 |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 68 | |
灵武市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妇联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71 |
附件2
参加调研人员名单回执
姓名 | 单 位 | 职 务 | 联系电话 | 备注 |